平布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平布厂家
热门搜索:
成功案例
当前位置:首页 > 成功案例

无讼阅读:细分到毛孔

发布时间:2021-11-24 18:18:56 阅读: 来源:平布厂家
顺着故宫往东,沿着红砖墙走上几百米,北京南湾子胡同中一座青砖红瓦、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便是天同律师事务所的所在,这也是离天安门最近的一家律师事务所。

相隔不远DIN标准圆形,一座与老胡同“格格不入”的二层玻璃小楼,则颇具现代风格,这里是天同律师事务所的新媒体公司——无讼网络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的办公场所。走进无讼,闯进眼帘的第一间办公室,白色的牌子上面写着“蝴蝶效应”4个字。无讼阅读主编范传贵介绍说,这是以电影《蝴蝶效应》命名的:无讼阅读和天同诉讼圈的每一篇文章,虽然都是很微小、很微小的传播元素,但是希望它们发挥蝴蝶效应,能在法律圈产生大的影响。

从2014年初,微信公众号“天同诉讼圈”出现,再到2014年底,专为法律人打造的无讼阅读APP粉墨登场,蝴蝶效应一次次在这里发生。“我们为专业的法律人服务”,而他们的方法是“细分到毛孔”。

法律人的互联网尝试

2002年,蒋勇律师创办了天同律师事务所,但在律师行业,蒋勇是一个特别的人。

1971年出生的蒋勇头发已经花白,一副无框眼镜,一身正装的他总是精神奕奕。从业20多年的蒋勇还有一个身份是老师。

大概有长达6年的时间,蒋勇每学期都会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兼职给本科生上一门课。每周五上午半天,每次持续3个月。最近几年,蒋勇又将“课堂”设在了全国各地,不断地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律师培训课堂上。

在蒋勇的记忆深处,前来听讲座的大多是那些执业不长的年轻律师。他们总是仰着头,盯着蒋勇的每一个举动,手上不停地记下关键内容;他们将录音笔夹在膝盖上,用双手扶稳手机,试图将PPT的内容拍得更清晰一些。

这些年的经历让蒋勇慢慢产生了对这个行业的使命感,“尽我们所能地去推动律师行业的进步,去和律师同行们共同成长”。

这也是“无讼”诞生的初衷。“无讼”出自孔子《论语颜渊》:“听讼,吾犹人也,必也使无讼乎。”意思是“我审判案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,但是我的目标在于使人们不争讼”。

他们希望这个孵化于天同又超越于天同的平台,能够成为法律人共同的舞台,让法律更精彩。

这是一个“连接一切”的时代,是一个“互联网+”的时代ISO标准普通带杆气缸资料。移动互联网彻底激活了律师们的交流欲望,也给无讼推动律师“技能提升”提供了更大的可能。无讼创始人蒋勇首次提出了将法治理想和移动互联连接起来:“法律服务的互联网变革,一定是从法律人的连接开始的。让法律人在互相关联当中形成服务、形成价值,能够促进连接的模式,才会有未来。”

无讼团队做过很多尝试,“天同诉讼圈”“技术派”“天同码”“下午茶”“众案组”以及蒋勇自己主持的“每周蒋讲”。无讼的每一个栏目,出发点都是一样的——“助力律师成长”。

一年以后,无讼团队意识到除了单向地获取知识和技能,律师们更需要双向甚至多向的相互交流,于是2014年他们推出了无讼阅读APP。

从微信到APP

如果要说无讼阅读,就不能不提天同诉讼圈。在具有四百多年历史城墙边,无讼阅读的主编范传贵娓娓道来。

2014年初,微信阅读已经成为大众阅读的一种习惯,各种类型的公众号风起云涌。天同诉讼圈应运而生。

范传贵在进入无讼之前,也曾运行过自己的公众号——律师观察。他记得,当时由律所打造的公众号大都离不开自己的品牌宣传,作用有限,传播的范围也不广,因此传播的内容很难抵达读者,很多公众号并没有做起来。

如同蒋勇提出的理念:孵化于天同又超越于天同的平台。天同诉讼圈的定位并不是宣传,而是向这个圈子,向律师群体输送比较实用的信息,经过编辑部的精选,每天一条。

不到一年时间,天同诉讼圈的粉丝人数超过10万,转发数过100万,总阅读数超过1000万。后台留言互动的粉丝有西北边陲的大学生村官、有大洋彼岸纽约曼哈顿的律师、有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、有法学院的学生等。这是一场成功的“新媒体实验”,让无讼知道了法律人对优质阅读内容的需求。

更让他们激动的是,2015年1月12日,定价100元的《天同诉讼圈(2014)》珍藏本,印刷的1000册在很短的时间内售罄。范传贵卖了个关子问到:“你猜猜用了多长时间?我们是在中午12点饭点开始的,23分钟,只用了23分钟就售完了。”清晰的定位,专业的内容让天同诉讼圈在行业内保有较高的关注度。

随后,无讼又打造一个为法律人量身定制的全新平台无讼阅读APP。范传贵说,法律行业每年的产值大概几千亿元,但是国内关于律师行业的媒体并不是很多,因此这一次,他们只关注法律人,为法律人提供最专业的内容。无讼阅读以法治、实务、律师、商业、文化为分类,这是一场法律人的知识盛宴。

工具用心,专业主义

2015年12月4日,无讼阅读APP推出整整一年,其文章总数:5743篇,总阅读量:14620831次,总评论量:32381条,总收藏量:549425次,无讼阅读用户总数:191903位。

范传贵作为无讼阅读的主编写到:这一年,我们将无讼阅读从最初的一屏阅读单页,一点点升级为拥有5个频道、10个栏目、承载了活动与无讼案例的功能型APP。我们还让她实现了基本的社交属性,每一个作者和读者都鲜活地在这个社区里存在,彼此照应。如果说这一年有一件事是做得最漂亮的,那应该就是,我们把无讼阅读做成了一个法律人的社区。

在这个过程中,工具用心,专业主义是范传贵和无讼阅读编辑部始终坚持的原则。范传贵说:“我们为法律人挑选真正有用的内容,并以最合适的方式进行呈现,脱水化、结构化、可视化、矩阵化,目的无非让用户能够视无讼阅读为一个工具而非媒体,最高效地汲取内容价值或者释放表达欲,我们觉得他们想要哪种形式,我们就做,新媒体就是这样,非常灵活。”

对于“专业主义”,无讼的要求更为严苛,为专业法律人提供内容,范传贵说要做到细分到毛孔。

可能与范传贵曾经在法制类媒体工作的经历有关,范传贵认为写文章的专家一定要找最专业的,“同样是研究刑事的专家,研究诈骗的和电子盗窃的差别可远了”。在无讼阅读,不怕专业,也不怕文章艰涩难懂,因为再小的领域也会有人关注。

当然,范传贵坦言,法律圈毕竟是个小圈子,在小众里寻求用户最大化,也要关注一些诸如律师成长等这个人群普遍接受的东西DIN标准螺纹杆

用户是互联网媒体的唯一“老板”,他们决定这个领域内容的生产方式和呈现方式。如何保证用户粘度和长期发展的动力,范传贵认为形成社区、拥有社交功能才是未来的发展之路。无讼阅读设置了“喊话”板块,用户可以在上面发布求助信息,寻求法律合作,用户也可以设立自己的页面,互相关注、传递信息。

(郝运 HN064)